沿革史


1.順安宮天上聖母發祥與建立


斗南順安宮之創建及奉祀「湄洲聖二媽」天上聖母,據地方耆宿口傳,於清乾隆元年(西元1736),他里霧街成立同時由地方望族陳家祖先至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湄洲嶼「湄州天后宮」天上聖母廟恭請「湄洲聖二媽」至台奉祀。  


仰止正宗重興於順安宮崇敬聖德慈揚于臺灣。順安宮址當初位於今斗南鎮西歧里內之斗南發祥地及吳魯狀元出生地之菜瓜寮。據『狀元』譜記載:「狀元吳魯出生於臺灣‧他里霧‧菜瓜寮,八歲時由父率回福建」。


斗南順安宮由「湄洲天后宮」天上聖母廟恭請「湄洲聖二媽」奉祀為主祀神明外並彫諸尊聖母及觀世音菩薩、中壇元帥、福德正神、註生娘娘等諸神神像合祀。祀時聖母顯化靈感,履顯靈奇,庇祐萬方。遠近居民感受神恩,禱求崇敬者日增。今順安宮天上聖母神威顯赫,遠揚普照,顯化妙應,全島各地信者崇敬尊稱「斗南媽」,尚且負重:「正宗重興順安宮」之玄機


 


2.原順安宮改建史


原斗南順安宮廟宇自清乾隆元年(西元1736)鑑於金斗南鎮西歧里內之菜瓜寮。


嘉慶、道光期間,偶有重修。迄清同治元年(西元1861)復由地方先賢曾蘊玉(世稱曾大老)善籌聯合轄區53(今斗南鎮22里全部及大埤鄉三結、吉田、豐岡、聯美、豐田、嘉興等等九村,斗六市三光、江厝兩里,虎尾鎮興南里,計40村里內53)信者,將宮址遷移至今日斗南鎮中天里內順安街與中正路交叉路口之西北邊,修建壯觀宮宇,創立宮域53庄之宏模。


至清光緒32(公元1906)大地震與暴風雨之侵襲,廟宇破損,本境有志沈萬懷等9人,發起募捐重修,旋至民國元年重修完竣,恢復全貌。


民國14年斗南鎮長陳奎牛,發起舉行盛大祈安清醮,規模盛大空前。 


建立戰死日軍忠魂碑


據日本陸軍省編「領臺戰事記」記載:「在日本明治二十八年(民前十七年)日本士兵十三名在他里霧(今日斗南)順安宮被地方抗日義士擊死。


民國二十九年(昭和15)日本政府推行皇民化政策,在台南州斗六郡推行毀廟、燒神像時,中松斗六郡守爲爭功求榮特報斯情,致力強制徹底拆毀原順安宮廟宇,不准保留石碑等古蹟,廟內石碑等聖蹟全部被打碎,並在原順安宮廟廷建立日軍戰死士兵十三人忠魂碑,以廢宮立碑報怨。


由此,歷史悠久之原順安宮聖蹟俱廢無踪,神人同悲感嘆。惟聖母神像幸由善士曾清幕機密保藏。


 


順安宮復建史


台灣光復信仰恢復自由,派下五十三庄信者,莫不盼望早日復建,時任斗南文武聖廟感修堂堂主楊廷輝,向有復建順安宮,行功種福田之善心。


聖母於民國五十三年菊()月初九日駕臨感修堂揮筆詩示:「順風搖動季秋天、安建無章苦悶然、宮殿復成今望立、神如求名感修前。」感動堂主楊廷輝和全體鑾生,決議並鼎助復建新宮。於是斗南文武聖廟感修堂慈善發起復建順安宮新宮,籌就於民國五十四年三月二十九日在斗南鎮公所召開宮域五十三庄代表大會,成立復建委員會,推薦主任委員楊廷輝、副主任委員歐美村、沈三郎,常務監事陳守成及常務委員十五人,並聘工程村里長任募捐小組長,建宮基金採信者自由樂捐籌募。復建宮址決於民國四十七年斗南鎮公所計劃五間厝段區徵收時李坤英鎮長請本鎮靖興里許存乾地理師勘選之今宮址。其後五間厝區段徵收改辦市地重劃時復建宮址仍決在今日宮址。民國五十五年一月十四日由黃象鎮長主持復建新宮破土典禮,復建新宮工程由陳其錐技師參照安平天后宮設計。迄今民國六十一年五月二日(農曆三月十九日)陳天錫鎮長主持落成剪綵,楊廷輝主委主持媽祖及諸尊神像進殿安座大典,在場觀禮信者三萬餘人,祝興藝隊六十餘陣,場面盛大感人,於此復建聖蹟初期完成。


資料來源:http://www.yol.tw/shunan/Index.asp?TGS_ID=B01&ID=1&SID=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斗六彤恩音樂 的頭像
    斗六彤恩音樂

    斗六 歌唱 鋼琴 音樂 教學 彤恩音樂 雲林婚禮樂團 斗六彤恩音樂教學 樂團現場演奏 街頭藝人

    斗六彤恩音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